32年前的5月,一封署名“潘晓”的读者来信,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有关人生观价值观的讨论。“人生的路,怎么越走越窄”的困惑,反映出特定历史年代青年的苦闷与迷惘。
其时,改革初始,百废待兴,既定意识形态对思想的禁锢与束缚已经打破,新的社会价值观尚未完全建立,不甘平庸的青年试图寻找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却又一次次陷入彷徨、无所适从。
如今,中国社会已发生波澜壮阔的巨变。成长于改革开放环境中的当代年轻人,虽然未必经历与“前辈”一样的困惑和迷茫,却依然要面对多元价值观和各种思潮的冲击,依然要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依然无法逃避这一终极命题的追问: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何在?人生之路去向何方?
以此来思考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对青年的“五点希望”,就会更加深刻地领会其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青年对人生目标的探寻,对成长路径的思索,在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中就能得到答案、找到方向。
走好成长之路,青年必须坚持远大理想。要回答“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不妨对历史略加梳理。古往今来,所有崇高人生都可归结为一点:为人类进步而奋斗。“以天下为己任”或许就是对“人生价值”最简要的总结。当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与国家的前途、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利益息息相关之时,才可能超越自我,成就辉煌。心怀天下,志存高远,才不会于现实的困顿中迷失方向;执著坚守、勉力前行,才不会于脆弱昏噩中随波逐流。具体到当代中国,青年只有把个人理想深深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矢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青春,才能牢固树立起人生奋斗的精神支柱,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广。
走好成长之路,青年必须坚持刻苦学习。徒有理想远远不够,理想如若不付诸行动,便会沦为虚无与空想。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年轻人只有学习进步、成长成才,才能担负起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任。刻苦学习不仅是青年个人成长发展的必要过程,也是应对当前激烈国际竞争必然的选择,更是民族强盛复兴的必由之路。今日乃至未来之竞争,已不只是区域或者国内竞争,更多是国际和全球化竞争,这是中国融入世界带给青年必然的机遇与挑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要靠“读万卷书”,更要靠“行万里路”,青年只有投身实践,了解国情,体察现实,知行合一,于实践中增长见识、磨炼品质、培养才干,才能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之材。
走好成长之路,青年必须坚持艰苦奋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凡成大事者,必不沉湎幻想,不好高骛远,不以事小而不为,踏踏实实,埋头苦干,才能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当今年代,“艰苦奋斗”似乎已成久远记忆,但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的艰辛历程,改革发展中的种种难题,个人成长中的逆境烦恼,都要求青年艰苦奋斗。即使在更加富裕发达的未来,无论物质财富如何丰厚,终究不能完全替代精神的力量。艰苦奋斗并不只意味着在贫苦中抗争,它是一种支撑个人奋发向上的精神,一种百折不挠、不畏挫折的品质,一种遭遇坎坷、坦然以对的历练。历经磨难,方能成就大器。青年在奋勇攀登、不懈拼搏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就一定能够成就卓越人生。
走好成长之路,青年必须坚持开拓创新。青年之所以为青年,在于其满怀激情,生机蓬勃。敢为天下先,是青年最重要的特质。时代为青年提供了开拓创新的环境,而开拓创新,又是应对巨变与竞争所必备的素质与能力。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葆活力的关键。在当前的世界竞争中,创新不足已经成为我国发展进步的突出障碍。突破瓶颈,需要青年一代大胆创新,彰显作为。青年当勇立潮头、锐意进取,自觉站在改革开放的前列,站在自主创新的前列,不断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创造新的时代业绩。广大青年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潜力,活跃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一个个创新舞台上,必将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注入强大青春活力。
走好成长之路,青年必须坚持高尚品行。一个社会的进步,不仅表现在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上,而且表现在精神世界的不断充实上。青年的成长,不仅要有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业绩的创造,还要有道德境界的提升。改革的年代、开放的社会,既充满着青年干事创业的机会,也使青年面对着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冲击。越是众象纷扰,越要把修身养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青年要心有定力、恪守底线、情怀高尚,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要发扬“勇开风气之先”的传统,积极促进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在内心种下真善美的种子,他肯定会收获一个圣洁的人生,他的品行就会照亮一方世界。让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道德风貌,因为今天的青少年而变得更加美好。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肩负着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唯有不负党的嘱托、认清成长之路,一代人的青春才能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