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时代周刊》把青年网民这个群体作为年度人物,该杂志给出的理由是:“你们改变了世界,并且改变了世界得以改变的方式。”这一殊荣再次昭示世人:青年是未来,青年是希望;没有青年就没有明天,没有青年也就没有一切。所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以那些生理和心理同属青春的人们所支撑、所推动,才能迎来伟大复兴的那一天。可以说:Youth ought to be ubiquitous。
曾有一句网语很流行:别迷恋哥,哥只是一个传说。也有另外一首歌《大哥你好吗》,让作为“哥”的青年人意识到肩上的责任。把“哥”作为一个传说,在某种意义上既表现出青年人对应有作为的期许,也反映出他们对自己有时候承担不起责任的无奈。把“哥”作为一个“属于自己的梦”的追求者,作为一个“属于自己的手”的创造者,才真正体现了青年的价值。这是前行者的期盼,这是毅行者的作为,这更是后来者的辙鉴。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人类经由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转而进入网络社会的时候,青年越来越以梦想实现者和创新推动者的形象出现在世人的面前。《时代周刊》的评选其实只是一个表征,最为核心的推动力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正经历着一个由分散劳动步入流水线劳动并快速上升为创意劳动的过程。网络提供了这个舞台,青年成为了这个主体。
传说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传说也是对不具现实性和不具可行性目标的概言定论。一代又一代青年和一番又一番传说之间存在着一种反比例的关系。青年的创造力越强,青年的发现力越大,青年面前不可实现的传说就越少。反之,不可实现的传说越多,则说明青年的创造力越来越弱,发现力越来越小。这一比例关系可以由生产力发展的三个公式来说明。农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劳动者+科学技术,工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劳动者×科学技术,网络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劳动者)科学技术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邓小平同志断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铿锵有力地表明人才是第一资源,并把培育千万人才的目光投放到青年一代的身上。网络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舞台和动力。同时,今天的网络所催生的网络英雄、知识英雄和创业英雄,也必将成为明天网络所传播的美好传说。
共青团是一个青年集合体,离开了与广大普通青年的广泛联系,游离于广大普通青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外,这个全世界最大的青年团步入的将是缺乏支持的泥潭,面临曲高和寡的尴尬。当2.5亿多青年在广袤的城乡之间流动的时候,当地域人、单位人和村落人的秩序建构被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潮流所打破和分割的时候,网络成为了团组织融入青年的必用载体和必经途径。同理,当挂着团支部牌子的办公室青年来得越来越少的时候,当现代化产生的精神生活压力让青年产生越来越多忧愁、苦闷的时候,网络将是共青团基层组织的新生土壤,将是青年诉求排解的身边朋友。中国青年网就是铺展基层团组织活力的网络空间,就是帮助青年破解传说同时续写传说的现实力量。
李白在他19岁的时候写过一首名为《上李邕》的诗,诗中表述了尽管青年人有不同常人的性格和格调,也常有一些不着边际的大话和豪言,但是,他认为历史不可能越过任何一代青年而单独发展,每一代青年都要用自己的奋斗和创造推动历史的进步。所以,以服务青年和融入青年为使命的中国青年网始终认为:You.并不只是一个传说!(中国青年网评论员李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