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贾楠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共青团面对经济社会变革加剧,城市青年数量剧增的实际,把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作为“生命力工程”,着力增强基层团组织与广大普通青年的联系,不断激发城市共青团基层组织新活力。
根据青年交流、沟通、聚集和联络方式的新变化拓展基层团组织联系和凝聚青年的新渠道
共青团适应经济社会新变革,大力开展联合建团、楼宇建团、市场建团、产业链建团等多种建团模式,推进区域化、整体化建团力度。针对城市青年交流和沟通方式日益多样,青年自组织蓬勃发展的实际,坚持联系、合作、服务和引导,稳步推进青年自组织建团。杭州黄龙国际商务区团组织根据青年兴趣爱好,组建了“羽”众不同、篮板一族、“爱心加速”、网络家园等青年兴趣社团,凝聚了青年,活跃了工作。
街道是联系基层团组织的前沿阵地,工作对象分布零散,工作力量严重不足。共青团根据青年分布和聚集特点,积极探索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稳妥调整充实街道团领导班子结构,把有热情有影响的优秀青年充实到街道团领导班子中,以增加联系青年的渠道,活跃基层团的工作。目前,组织格局试点正在全国280余条街道深入推进。宁波中河街通过民主考察、公开竞聘等环节,从12名优秀青年中推选出街道团工委兼职副书记4名,有效地加强了工作力量。
根据农村青年进城务工、城乡流动加剧的情况,共青团从青年务工需求和情感依托出发,积极探索建立驻外团组织,加强对流动团员的组织覆盖,推动输出地和输入地团组织间制度性工作衔接,使流动青年感受到团组织的存在,进而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今年以来,河南省新建省、市、县三级驻外团工委396个,找到“口袋”团员32万余人。
把握各类组织根本任务和功能找准基层团组织工作切入点
在企业中,以服务企业生产经营为前提,找准服务企业与服务青年的结合点,大力开展思想性、技能性、娱乐性活动。在社区中,把握好社区的根本任务和功能,围绕社区安全性、便利性、健康性、娱乐性、互助性等功能开展工作,找准工作切入点和工作载体。在机关事业单位中,着力提高青年的学习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调查研究的基本功,并结合单位职能加强团的工作制度设计。
城市共青团组织积极深化开展了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全国涌现出青年岗位能手70余万名,青年文明号争创集体500余万个,注册青年志愿者超过3047万人,这些活动较好地联系凝聚了广大团员青年。
北京、上海、浙江、广东、重庆、黑龙江等省市抓住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契机,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力度,工作进展明显。今年以来,哈尔滨道外区团委在辖区23个市场分会中建立了19个分会团组织,覆盖非公有制企业970余个,联系团员青年6200余名。
坚持普遍性原则找准青年共性需求为基层团组织联系服务青年提供有效路径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劳动力大国,就业问题始终是一个长期性的战略课题,也始终是青年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共青团以服务青年就业创业为重点,既注重创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又注重一定就业经验和技能积累对成功创业的支撑作用,不断探索联系服务青年的有效途径。
今年以来,共青团大力推进“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建立见习基地2.1万余个,目前已有超过21.7万名青年参加了见习,有近5万名青年被正式聘用。
同时,共青团积极联合各级金融机构,帮助城市青年创业解决资金困难。截至11月,共为3.4万余名城市创业青年提供了33.6亿余元小额贷款支持,带动青年就业12.6万余人次。此外,从6月至11月,共为4.9万余名进城农民工进行了“订单式”培训,4.8万余人签订用工协议,3.8万余人已上岗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