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与零售价差悬殊
近日,蔬菜大面积上市并没让菜农喜笑颜开,反而使其心情愈加沉重。
海口市龙华区城西镇苍东村菜农农先生表示,损失惨重的菜种当属黑叶白和上海青,黑叶白收购价约0.6元/公斤,上海青收购价0.6-0.8元/公斤,很多菜便宜到都划不着卖掉,实在不行只好拔掉喂猪。
而记者采访当天海口市农产品市场上黑叶白、上海青零售价均卖到了3.0元/公斤。
记者11月6日在海南省澄迈县瑞溪镇罗浮洋蔬菜基地调研时,当日该蔬菜基地所产黄瓜田头收购价2.8元/公斤,而当日市场黄瓜零售价为7.0元/公斤。而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此高差价在海南蔬菜业几乎是长期存在,其中原因却无人过问。
流通环节多达3至5个
为何田头菜价与市场菜价悬殊这么大?一位韩姓蔬菜中间商透露,在海南,很多情况下蔬菜从田头运送到市场后,并不是直接卖给摊贩,有些前来集中收购的“摊贩”身份无法确认。“这些人力量很大,中间环节一般有2到3个。”
海南澄迈县瑞溪镇罗浮洋蔬菜基地,11月6日一位张姓中间商以2.8元/公斤在田头收购黄瓜,运费约为0.08元/公斤,在海口以3.6元/公斤的价格卖给他人。而当天摊贩在中间商手上以5.6元/公斤买来黄瓜,在市场以7.0元/公斤出售。
海南省副省长陈成日前表示,海南果菜生产以小规模农户为主,流通主要依靠个体经销户,多达3至5个环节。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何慧丽表示,此现象的普遍存在源于中国蔬菜产业的历史现状:蔬菜生产者无定价权,消费者也从来都是被动消费。
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需要菜农自己发展组织规模化生产,建立蔬菜产销机制,提高蔬菜生产者同中间商的谈判话语权。政府需要加大气力进行培育,建立蔬菜产销绿色通道,让菜农直接跟蔬菜销售商进行交易,减少繁杂的中间流通环节,排除滋生流通环节层层抬价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