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根本目的: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发布日期:2010-06-28

[打印] 字体: 分享到:阅读量:
微信扫码,分享转发

      强岛富民 普惠民生

      ——学习贯彻《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系列评论之二

      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为此,《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下面简称《规划纲要》)提出,要以提高海南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作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旅游开发和建设要带动就业增长和海南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让全体居民都充分享受到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成果,将海南国际旅游岛打造成为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循着这样的原则,我们在落实《规划纲要》、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就要坚持强岛富民,普惠民生,尽可能早、尽可能快、尽可能好、尽可能多地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

      建设国际旅游岛是实现海南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岛之路,而强岛的目的在富民。着力改善民生,让老百姓富裕起来,对于促进和实现社会公正,对于海南社会经济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对于确保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进程健康持续地推进,都具有重大的、不可替代的意义。改善民生,既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目的,也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重要保障。《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特别强调,国际旅游岛建设应成为岛内常住居民扩大就业,提高收入和生活质量、改善民生的重要平台,这是实现海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可以说,强岛和富民,是打造国际旅游岛须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让群众从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得到切实好处,能够一起奔小康。这是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原则问题,也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正确方向。如果偏离了这一点,如果10年后海南还有不少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我们就不能说建成了国际旅游岛。

      当前,要实现富民的目标,我们还面临不小困难。尽管经过建省办经济特区20多年来的发展,海南社会经济有了极大发展,群众生活有了极大改善,但总的来看,我们在民生方面的欠账还很多,一些基本的民生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的困难群众,甚至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因此,强岛富民,全力改善民生,促进全面小康,海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千万不能被一些表面风光所迷惑。我们不能只看到整体形势,不能只看统计数据中的光鲜数字,而忽视了一些特困群众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改善生存状况,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坚决避免一边是国际旅游岛建设震天响,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另一边却是部分群众还住在破烂的房子里,过着极其困难的生活。各级党委、政府要特别关注特困村、特困群众,要把解决最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当成头等大事,时刻挂在心上,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尽快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政府财政资金要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向最困难群众倾斜。在此基础上,要认真研究治本之策,解决困难群众的长远生计,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状态。

      富民的过程,就是着力改善民生的过程,目前,海南已经具备了一定财力基础和条件,改善民生的文章可以做得更足。前几年,在财力不宽裕的情况下,省委、省政府出台了许多改善民生的重大措施,显著增加了在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社保等领域的投入,大大改善了困难群众的生活,初步解决了一些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今年以来,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海南经济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海南经济发展提速明显,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排名前列,我省的产业基础、经济实力、政府可调控的财政资金,都远远超过了往年,我们在改善民生方面有了更充足的底气。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更要抓住有利时机,借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春风,加快解决重点民生问题,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强岛的同时逐步实现富民的目标,让广大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实现强岛富民的目标,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当前最迫切的问题。从海南实际情况看,今年要重点抓好4件事:第一,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咬定既定目标,3年内解决好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让每户都有一套合适的住房。第二,今年要把全省所有的茅草房全部改造完毕。第三,全面解决水库移民的遗留问题,主要是把水库移民的住房问题解决好。第四,实现农村60岁以上老人养老保险全覆盖,使他们能够老有所养。这四件事解决好了,老百姓就能得到很大的实惠。

      富岛强民,普惠民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到效果上。各级党委、政府要创新思路,动真情、想实招、求实效,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成果。

     责任编辑: 吴玉帛
    编辑:团省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