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新社 记者:洪坚鹏)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进入第七个年头,海南参与东盟交流合作等国际事务渐多,国际性会议在这个中国唯一热带海岛频繁举行,国际游客也接踵而至,但外语人才尤其是小语种人才的缺乏,成为这个海岛发展的瓶颈。
外语专业数量少人才易流失
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金山称,目前海南各高校所开设的外语语种专业或课程,不仅数量少,部分专业水平也相对较低,难以满足现实需要。
该学院设有英、日、俄专业,在读本科生1996人,在读研究生163名,第二外语为法语。金山说,海南与东盟国家交流愈加频繁,海南大学在考虑增设相关国家语种专业,“但是小语种在海南市场需求很小,开设这些专业有难度,不仅要储备师资、考虑招生,更要考虑未来学生的‘出口’在哪里。”
随着海南入境旅游市场逐渐回暖,是否有更多外语毕业生投身到海南旅游行业中呢?
“学院毕业生一半以上在岛外就业,留下来的并不多。由于海南高端导游市场不大,导游在外语就业中层次相对较低,所以学生从事旅游行业的就更少了。”金山坦言。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副院长杨学前说,以往小语种学生大都选择到珠三角、长三角一带外资企业就业,近两年毕业去向趋于多样化:或到目标语国家深造,或进入旅游、酒店、会务等行业就业。
旅游业需求不稳定导游“远水解近渴”
据统计,海南在册导游为13000多人,其中外语导游仅300人左右。
海南康泰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入境中心总经理张宁告诉记者,由于部分国家入境游存在不稳定性,旅行社往往只能开发一个市场,再针对性地准备一批导游。现在不时要从外地借调小语种导游,各高校持有导游证的外语教师也成为后备力量,“但大多数时候,我们只能以‘本地导游+翻译’的形式为外国游客服务。”
海南联合航空服务有限公司运营着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老挝等多个国家的直飞包机航线,2016年接待外籍游客超过3万人,绝大部分游客以当地语言为主。
“由于翻译或是领队对海南旅游的情况并不了解,以‘本地导游+翻译’的形式在翻译过程中会导致误传,导致游客在旅途中感知度降低,购买欲下降。”该司企划总监胡璐说。
外语人才培养、行业准入瓶颈有待突破
杨学前认为,外语人才的储备时间跨度较长,一般应提前市场需求3-5年开始培养和储备。当前海南和东盟国家交往频繁,可预见几年后东盟小语种人才会有一定市场需求。
在近日出台的《海南省全域旅游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中提出,要支持培养国际化旅游人才,通过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多语种服务水平。
一位海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一些高层次的政治、商业活动中,东南亚国家团组通常都自带翻译,否则需要从云南或广西等地雇佣翻译。
此外因政策限制,小语种人才无法在海南取得导游执业资格。此前以“临时导游证”形式默许外籍人员或省外外语导游在海南执业,也由于近期取消而陷入僵局。旅游业内人士建议相关高校开设第二外语培养语言人才,以破除外语旅游人才缺乏的窘境。
金山说:“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之下,海南应理清外语语种教育布局思路,明确了解需要哪些语种、何种层次的人才。对重要语种,应尽量开设专业。”
杨学前说,在目前形势下,可以通过专项补贴、跟踪培训、定期考核等方式建设一支储备于民间,招之能来、来则能干的小语种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