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青年中心是周强同志在团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团十五大以来,全团上下对青年中心的建设高度关注,多数省市都已经开展了试点工作。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基层的同志们做了很多积极的探索,摸索了新的经验,一些社区的青年中心已经初步体现出了我们所要创造、追求的青年中心的雏形。这些探索虽然还是初步的,但十分宝贵。大家对建设青年中心进一步达成了共识。昨天下午我们参观了杭州市的闸弄口街道、紫阳街道和文新街道的青年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总体感觉是,青年中心这一新生事物逐渐显示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但是也要看到,建设青年中心是一项全新的探索,在工作中、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也都是正常的。这次会议就是要总结前一个阶段试点的经验,研究下一步怎样把青年中心的建设由点到面,逐步展开。
下面,我结合试点工作情况和同志们比较集中关注的问题,谈四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青年中心的性质
认清青年中心的性质,关系方向,关系全局,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认识一旦发生错误,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从各方面反映的材料和与同志们的接触交流中,我感到在试点的过程中,一些同志在认识上还有偏差。当然,这毕竟是开始,认识需要有一个不断提高、不断深化、不断统一的过程。
要看清楚什么是青年中心,首先我们要澄清几个模糊认识。也就是说,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什么不是青年中心。有"四个不是"。
第一,青年中心不是青少年活动阵地。现在一些地方把青年中心作为一个阵地来建设,仅仅是建房子,买桌子,添置设施,这不是青年中心。过去各级团组织搞过很多活动阵地,比如青年之家、青少年科技文化读书站等等,现在所剩无几,作用也不大。一般地讲,青年中心需要有自己的阵地,但仅仅有阵地不等于就建起了青年中心。我打一个形象的比方,团中央有办公大楼,其他部委也有办公大楼,光说有办公大楼,里面有食堂,里面有电脑,那团中央和别的部委有什么区别呢?所以说,光从办公大楼这个角度是看不出来区别的。现在很多地方的社区中都有活动阵地,除了共青团的以外,其他部门也有阵地,那这些活动阵地有什么区别呢?活动阵地本身,并没有带有性质的规定性。阵地只是一个硬件,一个外壳,一个必要条件。关键是内容,内容不同,内涵不同,才决定了性质不同。
第二,青年中心不是团组织。团组织只能是团员才能参加,青年中心不仅是针对团员的组织,是面向全体青年的,是所有的青年都可以参加的组织。
第三,青年中心不是团建创新或团组织延伸。团建创新是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范畴进行的创新,青年中心不是团组织,而是一个青年组织。团组织的延伸,是把团组织的手臂伸长了一些,是量的变化,而青年中心却是质的变化,这个质的变化,归跟到底,仍在于它是一个青年组织。
第四,青年中心不是青年联合会。首先的区别在于,青年中心是建立在基层的社区青年组织,但是青年联合会是不能往基层建的。这是一个十分明确的政策界限。还有一个重要区别,参加青年联合会的青年,主要是各方面的优秀代表人物,这些人总归是青年中的少数。而青年中心是所有的青年都可以参加,是对三亿五千万青年敞开大门的。
排除了这四个东西,大家就更加能看得清楚什么是青年中心。那么,青年中心到底是什么呢?从目前的认识看,可以这样概括:青年中心是为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自我组织,自主管理,服务会员,服务社区的新型社区青年组织。
研究一下中国社会组织形态的发展历史就会发现,这样的社会组织是从来没有过的。过去在社会发展的局部环境、个别群体中,曾有过一些群众的自发组建、自我管理的组织,比如农村的花卉协会、养殖协会、蔬菜协会。但是我们在社区建立的这样一个覆盖全体青年,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青年组织,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青年中心的确是一个新的创举。这一创举,体现在四个方面,有四个"新"。
1?新的组织形态。从组织形态上看,世界上各类社会组织有两种,一种是压力型,一种是自主制。压力型组织是自上而下建立的,一般来讲有严密的组织网络构架。而自主制组织没有上下层级关系,也不需要联网的。党组织、团组织属于压力型组织,是自上而下建立的。而青年中心是自主形态。它不是从中央到地方一级一级建立的,不需要团中央建立一个青年中心,省级团委建立一个青年中心,再层层往下建,一直到基层。不仅不需要这样做,而且也是绝对不能这么做的。这么做,实际上就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全国性的青年组织,这在政治上是不容许的。青年中心也不需要自上而下联网。青年中心作为自主形态的组织,其自主性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会员可以自由加入和退出,35岁以下的所有青年都可以加入,也可以随时退出。二是组织架构由会员选举产生,有些类似村民委员会,它就是一种自主制,通过选举产生领导成员和组织架构。三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不能把青年中心建成企业,或者是事业单位。四是每个青年中心都有独立的法律地位,这个法律地位就是,青年中心是社会团体,从法律上定位是社团法人。
2?新的管理形态。青年中心具有新的管理形态,新在哪里呢?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实行扁平化的管理。现在世界上组织转型有三大趋势,一是扁平化,二是服务型,三是网络化。青年中心是适应了这个趋势的,是直接面对青年服务的,没有中间层次。比如我们昨天在杭州几个青年中心看到的,青年中心的工作人员直接面对社区的每一个青年,直接开展服务,发青年卡,搞网络培训,搞文化服务,完全是扁平化管理方式,而不是分成多少个层次的。还有一个方面是,青年中心实行自主管理。什么叫自主管理?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团组织和团干部不参与青年中心的内部管理,而是由青年进行自我管理。比如,杭州德加社区青年中心里面,有摄影俱乐部、文艺俱乐部,还有一个舞蹈队,活动都是自主管理的。团工委书记也参与工作,性质上是为他们做秘书处的工作人员。其中,摄影俱乐部的牵头人是一位在IT行业的员工,他依托青年中心,组织一批志同道合、趣味相投的青年人,自己设计活动、开展活动。这些例子都十分鲜活地告诉我们,这个青年组织中的青年人是真正作到了自主活动、自主管理。
3?新的活动形态。新的活动形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青年中心的活动是小型分散的。因为青年中心是建在社区里的,不是全国性的,也不是全省、全市的,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搞成整齐划一,而必然是小型分散的。具体来看,很多活动是以俱乐部的方式、社区社团的方式、功能社团的方式来开展的。第二,青年中心的活动是经常性的。我们的基层团组织开展活动,经常是三五、五四、六一、国庆等节假日期间集中搞一下。而我们看参观的那个摄影俱乐部的同志就告诉我,他们是每个月至少要有两三次活动,经常把大家联络在一起。第三,青年中心的活动是动态的。这个动态指的是青年参与的情况。具体地讲,就是根据活动的特点,尊重会员的需求,有时候是全部成员参加,有时候是部分成员参加,不要求整齐划一。这个动态背后,实际上体现了对青年主体选择的充分尊重。这个工作理念也是我们在团的工作中常讲的,而在青年中心中,这样的一种理念具体化为一种机制保障下的活动模式。第四,青年中心的活动是互动性的。这个互动也是我们常讲的,主要是强调团组织与团员青年、团干部与团员青年以及团员青年之间要实现互动。在青年中心当中,每一个会员既是服务的对象受服务,又是服务的提供者;既是参与者,又是建设者。这样,就真正实现了一种充满生命力的互动。
4?新的运转形态。第一,青年中心的运转是以需求为导向的,开展什么活动,提供什么服务,可以灵活地根据社区青年的要求、热点和兴奋点来决定。第二,青年中心的运转是开放型的,可以在活动中吸纳社会资源、社会成员参加。可以请企业用资金赞助建设青年中心。也可以吸纳一些老同志进来,不仅是青年可以来参与、来支持,其他年龄层的也完全可以。第三,青年中心的运转是可持续的。在成员上,青年总在长大,这一拨青年离开了这个社团,下一拨青年又进来了,它始终是一股活水;在经费上,可以收取适当的会费,还可以组织一些非盈利的经营活动来维持社团法人的运转。会费每个会员一般不超过800元钱,这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当然,各地情况不同,据我们了解,有关部门在实践中掌握的标准也是可以突破的。可以做一些项目来收取费用。比如摄影协会要搞活动,大家交一点费用,一起来组织,这是允许的,是合理合法的。
总之,青年中心的宗旨就是为了促进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性质就是自我组织、自主管理,服务会员、服务社区的新型社区青年组织。特点就是新的组织形态、新的管理形态、新的活动形态和新的运转形态。
二、深刻认识建设青年中心的重大战略意义
团中央书记处把青年中心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战略,给予了高度重视。团的十五大以后,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同志多次强调青年中心工作。他在团十五届一中全会上、团中央工作务虚会上、团中央委员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班上,反复强调这项工作,要求深入研究、切实抓好这项工作。为什么要举全团之力、下大决心建设青年中心呢?我们怎么理解?必须从青年中心建设的定位上去看。具体地看,要从四个方面来认识。
1?建设青年中心是适应建立公民社会的重大创新。研究社会机构形态的学者普遍认为,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从整体上讲是一个单制的构成。怎么理解呢?就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包办一切。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转型,而且这种转型还在继续。在转型的过程当中,社会由单制的构成变为政府、市场、非盈利部门三个支柱共同构成。党和政府、市场、非盈利部门共同来推进社会进步。这一转型的方向,在实质上可以认为,我们正在建设一个公民社会。建设公民社会的意义很深远,首先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在政府一统天下的社会里面不可能谈法治社会,权力是大于法律的,只有建立公民社会才能建立法治社会。建设公民社会的意义还在于,有利于公民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参与国家事务很难,但通过参加社区事务来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就是一个重要的模式和平台。在公民社会的建设中,强调的是公民的自主参与和公民间的合作精神,社区扮演重要的角色。在这一过程中,青年是一支最积极、最活跃的力量。在社区中,青年可以充分展示自己,找到参与活动的平台。建设公民社会,必然需要包含一个由存在于国家活动和经济生活范围之外的中介组织的群体。我们建设青年中心这一新型的青年组织,是构造公民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青年中心可以把青年都组织起来,政府很多事情不需要或者不便于直接做的,可以交给青年中心去做。
2?建设青年中心是适应青年社会结构变化的重大创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我国出现"四个多样化"的条件下,我国青年社会结构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集中表现为青年的分层化、价值观的多样化和流动性加大。青年分化为若干阶层和群体。青年的价值观不是过去单一的,不能再用一个号召、一个主张推动青年都自觉参与。青年的流动性大大加快。比如,农村青年动态地保持着一个亿左右的打工青年在乡村与城市之间流动;比如,城市青年一般不是终身选择一个职业,而是在社区之间、在单位与单位之间流动着的。在这种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过程中,青年需要找到一个归宿,特别是组织的归宿,这是一种共同的心理需求。青年中心这样一种新型的社区青年组织,以其特有的优势,能够让很多青年找到归属感,从而吸引更大多数的青年。我们有6984万团员,只是覆盖了28岁以下的青年群体。要适应青年结构的变化扩大青年工作的覆盖面,仅靠团组织是满足不了的。同时,要不断巩固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仅仅靠团的组织也不够。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青年中心这一社区的青年组织,把35岁以下的青年覆盖起来、凝聚在党和政府的周围。这是适应青年社会结构变化的一个必然的选择,也是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必然的要求。
3?建设青年中心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青年问题的重大创新。实际上,面对各种发展中的矛盾,前进中的困难,靠党委政府去解决,的确是主要的途径,也是应当努力做好的。但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当中蕴涵着巨大的力量。这样的力量既包括物质力量,也包括精神力量,一旦组织起来,发挥出来,就能焕发无穷威力。从青年工作的实际看,服务青年是我们的重要任务,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在青年当中矛盾很多,问题很多,尤其是弱势青年群体,比如打工青年、流浪青年、社会闲散青年等,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我们一直在努力提高服务青年的工作水平,但我们也始终面临着青年需求不断增加、不断多样化与团组织自身服务能力有限的矛盾。关于这个矛盾,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理解就是,单单依靠共青团组织去为青年服务是不够的。从国际青年事务的实践看,服务青年、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的途径有两种,一是靠组织行为,自上而下地来解决;一是要靠自主行为,由青年自己通过互助等形式来解决。我们也需要进一步把青年组织起来,发挥青年的能动性,来解决青年自身面临的矛盾和困难。要达到这样一种目的,关键在于建立起一种有效的机制,把青年中蕴涵的潜力发挥出来,立足青年共同的需求,形成一种互动的、你为我服务、我为你服务的良好局面。无疑,青年中心就是这样一种机制的载体,可以建立、巩固和强化青年自己解决矛盾和困难的机制。
4?建设青年中心是适应共青团组织不断增强生机和活力的重大创新。近年来,我们坚持共青团组织跟着青年走,哪里有团员就在哪里建设组织,不断推进在新兴领域的建团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扩大了覆盖面,吸纳了新领域的团员青年,补充了新鲜血液,从而起到了增强活力的作用。要看到,增强团组织的生机与活力,根本的源泉是什么?是对于团员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如何增强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我们做了多年的探索。今天,是否可以在理论的层面,从这样一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课题,这就是,增强团组织活力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如何处理团组织的先进性和群众性的问题。先进性,核心是团跟党走的问题;群众性,核心是青年跟团走的问题。当然,这两个问题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但现实当中,我们永远也不必担心团跟不跟党走的问题,关键在于广大团员青年跟不跟团组织走的问题。建设青年中心,我们就找到了一个与共青团相得益彰的互动平台。青年中心和基层团组织之间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在这个互动的伙伴关系中,团组织的先进性体现得更加集中,青年中心的群众性体现得更为明显,两者之间的互动能够为团组织注入新的活力。为什么青年中心不是团组织又能为团组织带来活力呢?实践告诉我们,一是,两者的成员之间可以互动,既可以是团员又可以作为会员,在青年中发挥先进性的作用。二是,资源可以互动,搭建的平台和阵地,团组织和青年中心都可以用,甚至是共同用,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增强共青团基层组织生机和活力。三是,活动和项目可以互动,很多团的工作和青年工作的显示终端都会在青年中心,比如,青年文化活动培训、青年农村星火带头人活动等等,可以通过青年中心吸引、感召和动员更多青年的参与。这些,都是青年中心可以为增强团组织生机与活力发挥作用的地方。
总之,建设青年中心是共青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服务青年成长发展的重大战略。
三、找准共青团在青年中心建设中的定位
基层团组织在青年中心建设中如何定位的问题,是试点工作中同志们比较集中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无疑,青年中心的建设是由团组织来进行的,发明权、建设权在我们。但是,在建设当中,以及在建起来以后,团组织与青年中心是个什么关系,应当如何定位、如何把握,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总的来讲,共青团既不能大包大揽,也不能袖手旁观。具体地讲,团组织要扮演四个角色:
1?团组织要扮演"第一推动力"的角色。在一个社区里面,很难自然而然地产生一个群众里面的青年领袖来组织大家搞一个青年中心。在实践中,这种情况会有的,但也是个别的。万事开头难。谁去发动青年、组织青年、整合各种资源,把青年中心建起来?共青团要在里面当第一推动力,由我们来牵这个头。
2?团组织要扮演"核心"的角色。共青团是青年中心的组织核心。虽然青年中心不是团组织,但也绝对不是自成体系的青年组织。共青团是为党做青年工作的,是团结教育服务青年的坚强核心。这是党中央的一贯要求,也是《团章》明确规定的内容。这个核心作用的发挥,从团员来讲,可以成为青年中心的会员,并要在其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团组织的角度来讲,团委书记应该在青年中心理事会中发挥核心的作用。发挥核心作用不是操纵,而应当在青年中心的章程规定范围内活动,是依法照章办事。
3?团组织要扮演"互动"的角色。互动的前提是平等,共青团与青年中心是在平等的组织平台上,让团队工作和青年工作互动起来。团组织有许多传统的、有影响力的活动和项目,要在互动当中发挥主动性,向青年中心提供、输出包括培训、文化、志愿服务等活动,这样有利于青年中心有事做、活起来,也有利于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共青团工作影响力。
4?团组织要扮演"服务"的角色。共青团要为青年中心提供一定的服务。要帮助青年中心选举产生领导人,帮助他们利用共青团的阵地培训青年中心的骨干,帮助他们整合社会资源,争取政府给他们支持,可以协调民政部门为他们进行社团法人登记,可以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等等。
关于如何处理团组织和青年中心的关系问题,目前在实践中、认识上,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这很正常。我们之所以要试点,就是要全面地去探索,包括探索如何处理这个关系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说,团组织与青年中心的关系问题,在制度建设的层面上是一个组织架构问题,我们还不能说今天已经完全搞清楚了。但有一点是很明确的,不能在青年中心下面再搞一个团务部,否则就搞偏了。在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地去完善。总结我们今天的认识,共青团要在里面扮演的角色,就是首先作为第一推动力把它推起来,然后要在里面发挥核心作用,要能够跟它互动起来,为它多做服务工作,就是这样一个角色。
四、抓住建设青年中心的关键环节
刚才讲了许多认识性的问题。现在讲一下操作性的问题。搞好青年中心建设,从实践中看,我们初步总结了一些经验,得出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所谓规律性的认识,就是带有普遍意义的。无庸质疑。东部、中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在杭州闸弄口那个地方是黄金地段,现在拿出来作为公益性的社区中心,整个一条步行街都是社区服务,做得非常好。有的来自西部的同志看了就说,我们那里几十年也干不到这个程度。这是客观的,讲的是差异性。我现在要讲的是普遍性,是大家都能干的。具体来讲,就是要抓住四个关键环节。
1?要建立理事会。现在多数地方的试点,都把青年中心的领导机构叫做理事会,我看这个名目很好,当然叫别的也可以探讨。青年中心是一个群众性的组织,群众性组织的架构必须有骨干,农村有星火带头人,城市有IT行业带头人等骨干,可以由这些骨干来牵头。这些青年骨干在当地青年中很有影响,甚至有的很有经济实力,也愿意做公益事业,愿意为青年服务。我们要把骨干组织起来建立理事会,要抓好选举工作。大家都上过大学,大学里面的青年领袖多有号召力!这个号召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是民选产生的。我们要把青年骨干组织起来组成理事会,要做好选举工作。青年更愿意信服、愿意支持他们自己选出来的人。要完善轮换机制,原则上可以考虑一年一轮换。香港青年所有的组织都是一年一轮换。我们的青年联合会,以及跟我们共青团有密切联系的青年组织都是一年一轮换的。这样就能保持活力,推动青年中心持续发展。
2?要发展会员和会员团体。要吸纳大批青年成为青年中心的会员。同时,社区中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和协会。比如,文学社、诗社、网球俱乐部、桥牌俱乐部、文学俱乐部、摄影俱乐部等。我们要吸引这些团体会员。寻找会员的工作,在哪里都能做,都有机会做。在农村可以找一个星火带头人,你把他发展好了,他就可以组建一个社团。一个搞养殖的可以搞一个养殖协会;一个搞加工的可以搞一个技能工协会,他就能把其他青年带进来,这样开放式的会员机制就形成了。
3?要建立稳定高效的青年中心秘书处。青年中心的理事会是一年一换,会员也是动态的,但是秘书处要相对稳定。比较好的办法就是招募青年工作志愿者组成秘书处。杭州的做法就是如此,他们借鉴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思路,搞了一个地方项目,招募了一批志愿者,由财政给生活补贴,然后把他们派到社区里面去作为骨干,团干部在秘书处里面扮演服务的角色。志愿者不一定要当理事长,也可以在秘书处做一点服务工作。秘书处的架构相对是稳定的。打个比方,全国学联秘书长相对是稳定的,学联主席可能是清华的,也可能是北大的,但是这个秘书长是团中央的学校部长,机制上就稳定了。秘书处稳定了,青年中心的组织架构才能稳定。今年我们招募了9652名志愿者,明年要把规模扩大,这些志愿者,是我们社区青年中心的宝贵资源。
4?要加强青年中心的服务能力建设。要从各地区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配置必要的服务设施。有没有楼、有没有房子不是最重要的,有房子固然好,即使没有,前面三个环节抓好了,青年中心也能起作用。各地要从实际出发,有一间房也行,有一点活动设施也行,有的甚至可以借别人的活动设施。要组织开展丰富的服务项目,吸引青年的参与。服务能力有大有小,要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社区的发展状况出发,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少年儿童不能作为青年中心的会员,因为对于少年儿童,党中央有明确的要求,全国统一由少先队组织来教育服务,并且中央对少先队组织有明确的结论,少先队组织是全员化的。所以把少先队员带到青年组织里来就不合适了。但青年中心有了阵地,少年儿童的活动就没有问题了。同时,老同志也能来参加青年中心的活动,虽然他们不是青年中心的会员,但青年中心的阵地、设施,包括一些论坛,都可以服务更大范围的人民群众。
建设青年中心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只要我们尊重规律,尊重实践,尊重青年,尊重创造,埋头苦干,稳步推进,一定能够不断取得新的成效。我们这个会是在伟大的文豪鲁迅的家乡召开的,我由此想到鲁迅先生讲过的一段话。大意是,中国的事情光看落在文字上的高论是不行的,因为有人说要做其实是不做的;有人说不做其实是要做的;有人说这样做其实是那样做的;有人其实自己是这么做,到时候说别人要这么做的;有人一声不响其实就做到了的,当然也有说这样就这样的。鲁迅先生几十年前说的一段话今天听起来仍然振聋发聩。我想我们只要说到做到,我们就一定会把事情办得更好。
同志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团十五大精神,努力把青年中心建好、用活,推动共青团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开创共青团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