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code":40164,"errmsg":"invalid ip 218.77.183.215 ipv6 ::ffff:218.77.183.215, not in whitelist rid: 66eda730-3e2d1e9e-2a56709f"}

人民日报:海南站上新起点

当前栏目: 阅读量: 发布日期:2010-01-07

[打印] 字体: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转发

人民日报 2010年01月07日   01 版

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
海南站上新起点

  2009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注定成为海南省又一个纪念日。

  这一天,《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确定海南省为全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

  如果说,从辽东半岛到广西北部湾,我国沿海经济带是一串漂亮的“金项链”,那么,海南国际旅游岛就是这串“金项链”闪亮的“链坠”。

  “这是海南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海南将迎来一次重大发展机遇!”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欣喜不已。

  迎来新发展

  确立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方式

  经过建省办特区20余年的开发建设,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2008年与1987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6倍,财政收入增长50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倍和7倍。45.5%的自然村建成文明生态村,100%的建制村通电、通电话、通公路。20年前的海口,只有一条不足2000米的柏油路,如今平均7人拥有一辆汽车;三亚从一个城区面积仅2.5平方公里的小渔港,发展成聚集喜来登、万豪、希尔顿、凯宾斯基等19个国际知名酒店集团的一流旅游城市。

  尤其是2003至2008这几年,海南经济年均增长11.8%,人均GDP增长了近一倍,投资强劲,消费活跃,旅游火爆,基础设施日新月异。种种迹象表明,海南已处在“好好发展起来”的历史节点上。

  然而,由于起步晚、底子薄,海南总体上仍属于欠发达省份,“三低一小”(城市化水平低、工业化水平低、居民收入水平低、经济总量小)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观。2008年,全省经济总量只占全国的0.5%,人均GDP是全国平均数的76%;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0%和92%。加快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仍是海南当前的头等大事。

  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是“全国人民的四季花园”。“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老路”,“绝不能以生态破坏为代价换取眼前短暂的发展”,是海南历届省委、省政府的共识。“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三不”原则,是海南历届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的产业发展底线。

  既要较快的增长速度,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还要节约能源资源,在现实条件下,海南应该选择怎样的路径,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海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叮嘱海南的同志,把海南发展起来,是邓小平同志的遗愿。保护生态,利国利民,是关系可持续发展和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要着眼长远,抓紧当前,把生态建设全面规划好,并年复一年地实施好,千方百计地保护好。海南是祖国的宝岛,有良好的生态和独特的资源,必须精心保护和合理利用。

  2004年4月,胡锦涛同志第二次到海南考察时强调,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科学规划海南的开发,切实把海南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保护好,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

  2008年4月,胡锦涛同志在第三次来到海南考察工作时反复强调:海南一定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要求,坚持生态立省,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深入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的这些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吸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全省上下逐步形成共识。2007年4月,海南省第五次党代会正式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构想,并在之后不断丰富其目标内涵,从单纯向中央要旅游开放新政策,逐步演变为一种产业发展新思路。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思路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从2007年6月到2009年6月两年间,先后有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全国政协组织、国务院15部委参与的联合考察团,国务院、中央军委的23个部委组成的国家联合调研组,深入海南对国际旅游岛建设进行全面系统考察调研。他们的调研成果,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起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2009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海南考察工作时强调,要把建设国际旅游岛作为海南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努力达到国际化程度高、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化祥和的现代旅游标准。他明确要求国家发改委会同海南省和有关部门制定加快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措施。

  《国务院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发布,“是海南发展思路的重大提升”,卫留成表示,要通过全面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海南生态环境,确立海南走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之路,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绿色发展、绿色崛起。

  承担新使命

  探索引领和示范全国的绿色发展道路和模式

  阳光、沙滩、空气、海水、温泉,五指山、万泉河、亚龙湾、热带雨林……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几乎原生态地保存着,使海南享有“中华民族的大花园”、“东方夏威夷”的美称。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基础。

  早在1999年,海南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持续开展以“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全省45.5%的自然村建成文明生态村,夯实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10年来全省共投入10多亿元造林资金,造林面积累计达672万亩。截至2008年底,海南森林面积达到296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8.48%,比1998年增加了6.98个百分点。

  “生态环境是海南发展的生命线。宁肯牺牲一点GDP,少要一点税收,也要保住这片青山绿水,这是海南人对全国人民的一种贡献,更是一份责任。”海南省省长罗保铭说。

  进入新世纪以来,海南先后共取缔、关停污染严重的“十五小”企业97家,否决了110多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工业化学耗氧量、烟尘、粉尘、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分别削减了52%、85%、73%和22%,总体环境质量优良状态始终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近几年,海南在生态建设上下了几着“硬棋”。2007年以来,各级财政一共投入4.7亿元建设海防林15.8万亩;从2008年起实施了总投资35亿元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系统;2009年省财政安排1.52亿元对中部山区实施生态补偿;全省有28万农户建起了沼气池,占宜建沼气农户的43%;建设太阳能、风能、核电项目,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已达到30.6%,还将逐年提高。

  海口市有个“万绿园”,草逾千亩,树近万棵,倚街临海,风景如画,是市民和游客的最佳休闲去处。一直有开发商盯上这块风水宝地,想开发房地产,据评估地价至少可卖到60个亿。但海口市人大已经立法:不许动!

  海南岛的腹地五指山区,是海南三条主要河流的发源地。严格的生态林保护政策,使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81%,因此获得“海南之肺”的美称。2008年五指山市财政收入首破1亿元,70%得益于房地产,许多内陆人是冲着这里的生态环境来购房置业的,“青山绿水”正转变为“金山银山”。

  建设国际旅游岛,要求海南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为此,海南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实行更加严格的生态环保标准;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和问责制,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严格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禁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发展;加强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到2015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

  “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人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国际旅游岛建设,这里经济发展了、人民富裕了,而碧海蓝天常在、绿水青山常在、清洁空气常在。

  建立新优势

  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

  没有产业支撑,国际旅游岛就是空中楼阁。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强调,积极发展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生态型经济,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这是海南产业发展思路的一次重大提升。”卫留成说。

  建省初期,海南曾围绕主导产业的定位进行了长时间的争论,直到1996年确立“一省两地”(新兴工业省、热带休闲度假胜地、热带高效农业基地)产业发展方针才统一了思想。近年来,海南在热带现代农业、新兴工业等领域培育成长起一批支柱产业,带动了经济总量和质量的迅速提升。但是,依靠农业难以支撑起海南的现代化,而海南的生态环境对工业的承载力有限,发展工业的基础条件也相对薄弱。那么,维持海南经济长期较快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在哪里?

  “是海南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以这个环境为基础的大旅游产业带动的第三产业。”近年来,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海南省委、省政府在发展思路上形成了新的共识。

  海南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拥有滨海风光、热带雨林、地热温泉、民族风情等独特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被国内外旅游者誉为“健康岛”、“生态岛”、“阳光岛”、“长寿岛”。建省20年间,海南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63亿人次,其中海外游客近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400亿元。最近5年,海南的游客总数、旅游总收入分别以年均10.7%和15.2%的速度增长。2009年,预计接待旅游过夜人数2200万人次,旅游收入206亿元,分别是建省时的18倍和70倍。

  在旅游业带动下,通讯、餐饮、商贸、文化、娱乐、康体、金融等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预计2009年海南第三产业增加值676亿元,占全省GDP的42.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1%,对税收贡献率达70%以上。旅游对房地产业的带动作用尤为明显,2009年前11个月,全省房地产投资248.57亿元,商品房销售收入276.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和71%,许多人将海南作为第二居住地,目前在海口、三亚等地生活着上百万内地“候鸟”。

  事实证明,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是海南最具特色和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是最具潜力和发展前景的产业,是最能发挥海南生态优势的产业。

  建设国际旅游岛是一项全面推进各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任务。在突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主导地位的同时,还要利用海南独特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热带现代农业,集约发展新型工业,鼓励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形成富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结构。

  海南是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农业产值占GDP比重达30%。热带气候与反季节生产优势,使海南当仁不让地成为全国的“菜篮子”、“水果箱”。在海口港码头,能见到一批批载满海南新鲜瓜菜和水果的大货车,源源不断跨过琼州海峡,驶往全国170多个大中城市。2009年瓜果菜出岛493万吨,生猪出岛152万头。刚刚落幕的第11届“海交会”共签订单505.4万吨,成交金额143.2亿元人民币、5.1亿美元,到会国内外客商近4000人。

  海南省坐拥南海200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辖域内有含油气构造200多个,油气田180个,油气资源蕴藏量达500多亿吨油当量。作为国家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海南发展海洋经济潜力巨大。2008年,海南省海洋生产总值429.61亿元,占全省GDP的三成。年产800万吨炼油项目的建成投产,相当于全省人均生产1吨成品油,年销售收入达300多亿元。澄迈福山、莺歌海崖、东方市海域三大气田相继开发,如今年生产天然气达60亿立方米,年销售收入达150亿元。

  “无工不富,无工不强”。海南坚持在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原则下集约发展新型工业,不盲目追求工业扩张。目前工业用地仅占全岛总面积的2%,工业项目主要集中在洋浦、澄迈、东方等几个地方的工业园区和开发区。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海南将培育发展房车、游艇、轻型水上飞机、潜水设备等与旅游相关的制造业,发展特色旅游食品、旅游服饰、旅游工艺品加工业,加快发展软件、创意、制药等低碳产业。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求全,但求特,扭住重点加快发展,经过若干年努力,海南就能形成富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结构。” 卫留成很有信心地说。

  步入新境界

  建设世界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种好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试验田”

  把海南岛建设成与夏威夷群岛、巴厘岛、普吉岛相媲美的世界一流的休闲度假型岛屿,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到海南度假旅游,同时让更多的国人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到国际一流的旅游产品和优质服务,是“海南国际旅游岛”题中应有之义。

  探索和国际接轨的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做旅游行业转型升级先行先试的试验田,为中国早日成为旅游强国趟路子,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使命。

  根据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规划目标,到2015年,海南旅游要素的国际化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显著提升,旅游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到8%和47%以上,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到45%以上;到2020年,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标准全面接轨,初步建成亚洲一流、世界著名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旅游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到12%和60%以上,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到60%以上,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向着这个目标,海南正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打造旅游精品景区,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海南已建成亚龙湾、南山、天涯海角、大小洞天、博鳌、七仙岭、呀诺达热带雨林等一批精品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正在着手建设海棠湾、清水湾、棋子湾、尖峰岭、霸王岭、五指山等一批精品景区。随着旅游开发由滨海城市向腹地延伸,生态游、高尔夫休闲游、热带雨林探奇、河湖旅游、风情温泉游、康体保健游、黎苗文化体验游等一大批特色旅游产品快速发展,海南旅游已由单一的滨海观光旅游向复合型的休闲度假转变,正在形成观光、度假和特色旅游互促共进的产品结构。

  毗邻三亚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依托独特民俗风情、原始热带雨林和温泉资源,近年来开发建成七仙岭温泉森林公园、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槟榔谷原住民文化游览区等旅游产品,着力打造“国际热带雨林温泉胜地”的生态旅游品牌。2009年前三季度全县共接待游客100万人次,旅游收入1.2亿元。旅游业已成为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增收、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支柱。

  2009年,“游艇” 成为海南旅游一个热词。海南省第一个国际化标准的游艇会所——三亚鸿洲国际游艇会游艇码头正式对外开放;海口600个泊位的海上游艇娱乐城轮廓初现;琼海、陵水、乐东等市县也在积极筹建游艇码头。可以预见,几年后,一个环海南岛的游艇经济圈将成型。

  海南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海口美兰、三亚凤凰两个国际机场,开通了国内、国际航线300多条,博鳌国际机场获准适时建设;粤海铁路和西环铁路已开通运行,东环快速铁路即将于今年完工,铁路交通实现与京沪穗等内地大城市“一线通”;建成了576公里的环岛高速公路,规划建设海口—五指山—三亚高速公路、万宁—儋州—洋浦高速公路,岛内旅游将更加便捷。全省现有星级饭店259家,具备年接待2500万人次的能力,还有10多家五星级或超五星级饭店在建中。

  “我们拥有全球最优质的旅游资源,硬件设施在许多方面与世界其他著名旅游目的地相比毫不逊色。” 三亚市旅游协会会长陈国江认为,在管理服务水平及社会人文环境等软件建设,特别是旅游氛围方面,海南与国际化要求尚有较大距离。

  海南做出部署,计划用一年时间,重点针对语言行为、环境卫生、诚信服务、交通秩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系列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全省公民的文明素质。同时,加快旅游服务要素的国际化改造,在海口、三亚设立和国际接轨的游客到访中心。

  为彻底改善游客反映强烈的卫生环境问题,2009年,海南在全省持续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向脏乱差开战”行动,几位厅局级领导干部因为本单位治污不力而公开检讨。

  为根治游客反映强烈的旅游车欺客、甩客及宰客现象,海南省成立旅游汽车客运服务有限公司,对全省1800辆旅游车实行统一调度、统一结算。

  为统筹协调航权、口岸、交通、文化、工商等相关行业和部门的旅游管理职能,2009年5月,海南省旅游局正式更名为旅游发展委员会,由省政府办事机构升格为省政府重要组成部门。

  “只有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大胆突破,出成绩、出经验、做贡献,才能不负中央所托。”海南省省长罗保铭表示,按照国家战略确定的政策和思路,扎实工作,稳步推进,海南必将成为一个国际化程度高、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开放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编辑:卢宁


梦大道APP

扫码下载安装

中国(海南自由贸易港)青年筑梦大道

官方订阅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103.2万粉丝

官方微博

扫码关注

82.9万粉丝 195.3万转推

官方抖音号

一键扫码关注

官方快手号

扫码一键关注

162万粉丝 1.5亿点赞量

官方B站

手机扫码关注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