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拙政园,这是狮子林,这是在寒山寺拍的……”结束苏州实习已经一个月了,历数起这些照片,海南大学建筑系大三的杨婷婷还是意犹未尽。
这是海大建筑系的老传统了,从2006年开设建筑系起,每年暑假,系里的老师会组织学生到外地进行一周至两周的写生和拍照,今年暑假,他们兵分两路,大二的去了江西婺源写生绘画,大三的去了江苏苏州摄影拍照。
“学建筑的应该出去走走,课本上说得再详细都比不上亲手触摸的幸福感,”此次江西婺源队的带队老师蔡达雄说。
充实而快乐的学习过程
与“最美乡村”的慢步调不同,学生们的实习任务可谓繁重,山水、花草、房屋、木作皆可入画,在路边、田园间搭个小板凳,画架一摆,一画就是一整天。建筑系大二学生江树强介绍,他们一天要画2幅水彩和1幅以上的钢笔画,完成这些任务对于老手而言可能轻而易举,但年轻的他们只能“勉强完成”。
写生期间往来的游客和行人也是一大困扰。“画图很需要安静,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会给学生造成影响,”蔡老师说,学生们的定力都还不够,很容易为外来事物影响,这也是在教室画图遇不上的挑战。
有时候,行人对学生画作的点评也让学生们有些哭笑不得。
江树强说,有一次他在岸边搭好画架,要画一座小桥,刚画出点样子就惹来行人围观,“画的真难看”、“这么丑还要画”……虽然当时有些难堪,但讲起这个小插曲时,江树强笑得非常开心。
有这样经历的学生还真不少,但蔡达雄认为,作为建筑新手,这样的遭遇在所难免,更重要的,这些真实的声音对象牙塔里的学生而言非常重要,“他们需要被泼点冷水。”
收获感悟丰富社会体验
“专业知识加强了,对课本上的徽派建筑、马头墙等有了实实在在的了解,”江树强说,那些图片上遥远的古建筑完完整整地呈现在面前,可以伸手触摸,感觉太奇妙了,那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充盈的幸福感。
紧张的实习之余,老师会带学生们四处走走看看,给他们讲解古建筑的历史和渊源,讲设计的巧妙和美感。每天晚上是固定的评图时间,每个学生都要面向全队讲述自己的画作,细节如何处理,灵感从何而来,再由老师来点评优缺点,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评判。有时候,老师还会亲自作画来指导学生。
“交流太丰富了,老师和其它同学的优秀作品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感觉收获很多,”同是建筑系大二的学生高明昆说。
而对于杨婷婷而言,苏州实习最大的收获不是专业知识的增加,而是社会阅历的积累。在她看来,这份难得的经历开阔了她的视野,充实了她的阅历,也使她对建筑的理解有了转变,“从书本转变为从建筑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情社科等各方各面更全面、真实的理解”,“每一个设计都有它的理由,设计的背景是建筑地的人文风土”。
师生结伴,走出去看世界
雏鹰想飞,需要老鹰的助推。在学生们的心目中,蔡达雄就是令他们钦佩的“老鹰”。
据了解,在蔡达雄还是一名高中生的时候,他就在父亲的带领下开始了“看世界”之旅,20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中国,东南亚也几乎走遍。在他的美学课上,除了常规的教学,还有他在各地游览的见闻,拍摄细致的照片。
“通过老师的眼睛我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视野宽了许多,班里一些同学受了鼓舞,也开始结伴旅行,”杨婷婷说。
而在蔡达雄看来,建筑人需要往外走。看世界,可以丰富对建筑认识的多样性,可以把书本上概念化的知识转变为实际,对于学生的设计作品也有帮助。
20年的旅程,蔡达雄颇多感慨:海口薛村的彩色石狮子与苏州报恩寺的如出一辙;像澄迈美榔双塔的古迹在尼泊尔帕坦随处可见;和五指山地区一样的船型屋在越南经过了几千年,依然极具实用性和生命力……蔡达雄说,在国外看到这些古建筑会特别惋惜,却也更觉得,应该珍惜国内现存的古建筑。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琼崖红色文化调研与老区支教社会实践团队”,利用暑期深入海南定安、儋州等地的革命老区开展琼崖红色文化调研,并在革命老区进行暑期支教。
海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琼崖红色文化调研与老区支教社会实践团队”分为定安分队和儋州分队。定安分队来到定安县翰林镇沐塘小学支教,为孩子们带去了不同学科的基础知识,也给他们带去了深深的关爱和慰问品。队员们还相继在定安翰林镇的沐塘村、业村、章塘村、良星村、旧市城、火星村、白石岭,岭口镇的皇坡村,龙门镇的龙拔塘村、久温塘村,龙河镇的天池村,雷鸣镇的南曲村等地展开关于琼崖红色文化资源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调研工作,先后参观了芬坡乡苏维埃政府旧址、母瑞山革命纪念园、冯白驹将军抗日革命驻地旧址等红色文化遗址。
定安分队的大学生们暑期实践期间,在龙河镇天池村,与海南省唯一入选候选央视“最美村官”的天池村女支书张译尹书记进行了深度访谈和互动交流;与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王院长进行了亲切访谈;聆听了南曲村名誉村长王昭成老先生讲述冯白驹将军革命事迹和南曲村王志发等抗日英烈的事迹,聆听了定安县旅游委副主任薛冬作的关于定安红色旅游发展的报告,并就定安红色旅游发展的理念、思路、现状、规划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儋州分队实地考察龙日村钟锤岭(龙日桥)战斗遗址、光村镇泊潮村黄金荣烈士纪念碑及儋州市革命英雄纪念碑,到访石屋村学习石屋人民辉煌的创业史,并与当地小朋友展开学习与游戏互动,为老区农村小朋友送去学习用品。大学生们还相继在那大镇多条街道、儋州市大剧院等地开展关于琼崖红色文化资源的问卷调查与访谈,走访机关人员、企业人士、教师学生、解放军及基层在职群众5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