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力创新 务实探索塑品牌 努力建设需求引导型青年志愿服务网络——团美兰区委探索“点单上菜”青年志愿服务模式经验材料
当前栏目: 海口 阅读量: 发布日期:2014-04-22
2013年,在团省委的指导帮助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团市委、区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共青团美兰区委以“为党政分忧”和“为青年解难”为工作重点,以“内联外扩、夯基提质、打造品牌”为路径,创新工作思路,整合各界资源,全力建设“网络虚拟基地”和“社区实体中心”两大志愿服务平台,成功组织举办了13个主题、30多项、近100多场次的志愿活动,《光明日报》、新华社内参《海南参考》等中央及省市新闻媒体报道达100多篇次,网络转载数十万条次,首创的“点单上菜”志愿服务模式成为我省创新范例,打响了“志愿美兰”的团建品牌。
一、内联外扩,俯下身子接地气聚能量,整合行政资源和社会力量形成大合力
志愿服务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在我区的创新发展,多举措支持鼓励志愿服务融入城市文明创建、社区管理改革中焕发活力、生根发芽。
领导重视是志愿服务工作蓬勃发展的前提基础。一年来,区委孟励书记、区政府吴树强区长、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宗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陈新等先后作出批示,指示鼓励团区委更加大胆地探索、更好地开展工作,为志愿服务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区文明办的精心指导下,团区委发挥群团组织的亲和力和团干的桥梁纽带作用,以转观念、力创新、求实效、出特色为切入点,确立了“内联外扩”的工作思路,内联政府资源,外扩社会力量,提出 “做一个项目、带一支队伍、成一种常态”的工作目标,采取“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工作措施,在内部形成合力推进项目化运营,对外打出组合拳赢得社会信任,迎难而上,开拓思路,破解以往“应景举办、撒胡椒面、蜻蜓点水”的志愿服务模式和活动举办方式,成功举办了“志愿美兰•暖冬行动”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学雷锋月”系列活动、“我的中国梦”系列活动、城乡便民系列活动、青春绿化宝岛系列活动等30多项主题活动,打造了近年我区团系统举办的活动主题新颖、活动类型丰富、覆盖范围广、受益人群多的一次团建系列工程。同时,不等不靠,俯下身子,多交朋友,广聚能量,采取“体制内主动争取行政力量支持和社会外广泛整合各类资源”两条腿走路,勤动脑,勤腿脚,通过财政的小资金认真开展项目的策划,主动带着项目去联系区里的行政职能部门和社会企业组织,积极承担主要工作,创新活动思路,获取职能部门的支持,延伸志愿服务链条。另外,通过实施社会化联办、协办来募集物资、征集志愿者,有效扩大政府公共资金的边际效应,重点解决“举办经费”和“活动项目”两个核心问题,全力推行“项目化”操作和“项目负责制”管理,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抓落实,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抓执行,打响了海南首个新媒体公益活动—“微博爱心年夜饭”、首个青春期教育平台—“青春讲堂”、首个志愿服务试点—“万福社区志愿服务中心”等活动品牌,与市文体局、团市委、市图书馆、区禁毒委、区文明办、区文体局、区民政局、区教育局、区计生委、区消防等部门联合举办了10多个主题活动项目,与人民街道、海甸街道等共同创建了社区志愿服务站和联合团支部等基础平台,和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团委、海师文学院青协、海大爱心社、海南爱心社等组织达成了合作关系,成功举办了“农民工子女爱心文化一日游”、“美兰区关爱农民工随迁子女圆梦行动”、“志愿美兰—城乡乐园”等主题活动,直接惠及5000多人次,在服务党政中心工作、创新社区志愿服务、关爱农民工子女、开展便民惠民活动等方面取得了较好实效。《光明日报》于2013年9月12日以《海南省内第一个青春期主题教育平台创建》为题进行正面宣传,新华社内参《海南参考》2013第26期以《海口美兰区创建青春期教育平台》为题进行专题报道,较好地打造传播了“志愿美兰”的城市品牌,进一步提升了全区志愿服务的社会美誉度和品牌吸引力。
二、点单上菜,让需求者点的“单”和有能力“接单上菜”的人接上头,探索机制创新和项目孵化构建大平台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省各地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在社会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社会广泛赞扬和支持志愿服务深入开展的同时,冷热不均的“扎堆服务”、廉价劳力般的“被志愿”等问题也成为了志愿服务面临的尴尬。
一年来,团区委立足美兰作为省会中心城区的优势,科学研判当前志愿服务的基本现况,大胆探索破解志愿服务难题,着力探索“网络新形式”和“活动新机制”,以微博、微信等广受中青年阶层喜爱的网络媒介产品为基础平台,重点开设美兰共青团的官方微博、微信,建立各级团干和青年志愿者的QQ群,在网络上果断地亮出共青团的鲜明旗帜,打出“志愿美兰”的特色符号,努力建设志愿服务工作的“网络虚拟基地”,首创“点单上菜”青年志愿服务模式受到社会广泛好评。期间,在转变等靠要思维的同时,团区委积极拓宽思路,创新机制,采用“微志愿”为主要载体,以规范化运作为抓手,以项目孵化为重点,以志愿美兰为品牌,积极改变以往“财政给多少米、我们做多少饭”的常规作法,围绕全区党政工作大局和特殊困难群体需要,坚持以“需求采集”为基础,通过先摸需求,然后策划项目,再配套队伍、整合资源,形成需求明确、操作性强的“志愿菜单”,找准力所能及、拥有爱心的人“接单上菜”,最后力争常态化实施,把原本在饭店里常见的模式“借用”到志愿服务中来。采取“定单式”运营和“动态化”管理模式,以青年为主体,引导社会各界参与,争取“借鸡生蛋、项目引资”,力争孵化一批实实在在、影响较广、服务民生的品牌项目,建立起较为稳定、快乐奉献、常态实施的志愿者队伍,实现社会需求和服务供给的点对点对接。其中,2013年年初,团区委在调研论证基础上,通过团区委书记实名微博为载体发起的海南首个“微博爱心年夜饭”,从13桌年夜饭征集、90份年货礼物认捐、近100名志愿者召集、3辆爱心车辆募捐、现场环境布置等全部通过微博顺利实施,100多名孤寡老人和特殊青少年乐享年夜饭。《光明日报》于2013年2月23日以《这年过得有滋有味》为题进行正面报道,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旅游卫视《海南新闻联播》头条长篇幅报道,中新社、人民网等中央媒体和《海南日报》、《海口晚报》等省市新闻媒体也纷纷给予报道,传播美兰正能量,在全省打响了“志愿美兰”品牌。“微博爱心年夜饭”也被新浪微博海南年会和《海南日报》报道列为海南政务微博的成功范例。同时,12月份,由团区委策划发起,联合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团委主办的“你的心愿 我来实现”美兰区主题青少年关爱圆梦活动,首先在我区多所城乡中小学的青少年中征集新年愿望,由孩子们亲自“点单”新年礼物,再精心挑选出100个朴实真挚、力所能及的“心愿菜单”,通过微博发布征集和粘贴海报征集,由爱心人士进行“一对一”的“定单式”认领。短短一周左右的时间,100个新年心愿就通过微博、QQ群及上门认领等方式全部认领,实现了100个特殊青少年的新年愿望,涌现了很多感人的小故事,掀起了爱心热潮,传播了举手之劳、小善大爱的志愿精神。《海南日报》、《海口晚报》、人民网、中新网等纷纷报道,《光明日报》于2014年1月31日以《海口美兰区:“点单上菜”破解志愿服务尴尬》为题对我区志愿服务工作进行了正面报道,新华社内参《海南参考》2014年第2期以《海口美兰创建需求引导型志愿模式》进行了专题经验宣传,“点单上菜”的青年志愿服务模式受到团省委、省青年志愿服务协会的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试点引导,强基础浓氛围塑造品牌,建设“需求引导型”青年志愿服务大网络
一年来,美兰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参与和各级团干的共同努力下,做了一些实事,团区委志愿服务队被团市委评为志愿服务先进集体,10多名同志被评为省、市先进个人,取得了新的进步。但是,发展壮大志愿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单单依靠某一地区、某一部门、某一段时间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坚持不懈,探索出一套长效机制,最终形成基本的社会自觉,促进志愿服务健康发展。当前,志愿服务方面还存在着志愿者规模不大、人数不够多、行业分布不均衡、项目常态化不足、重视程度不一、整体水平还不高等问题,“点单上菜”的志愿服务模式只是一种尝试和探索,在如何建立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上,还需要更多创新的突破、更多务实的工作、更多自觉的坚持。
立足志愿服务发展的实际,结合自身的工作职能,团区委将以“试点引导强基础、活动举办浓氛围、项目孵化塑品牌”为基本思路,进一步探索青年志愿服务的常态化、规范化。在资源整合方面,提倡“快乐做志愿服务”的理念,成立海南省首个区级的青年联合会——美兰区青年联合会,发挥各行业优秀青年的带动作用,策划举办一些围绕党政、有利民生、服务青年的志愿活动,形成支持志愿服务工作的浓厚社会氛围,促进志愿服务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基础平台搭建方面,在团市委的支持下,经团区委积极争取,“万福社区志愿服务中心(站)”已经由团省委、省民政厅列为“海南省社区志愿服务站示范点创建项目”,约投入10万元开展建设。下一步,团区委将联合人民街道,以“您的需求我的志愿”为主题,以“点单上菜”青年志愿服务模式为特色,以政府小资金购买服务为撬杠,通过网络宣传、高校合作和社区发动,凝聚起一批“社工+志愿者”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培育一批立足社区、服务社群、有效提升社区居民幸福的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推动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发展,打造青年志愿服务的中心枢纽。在品牌传播方面,团区委已经率先推出了“志愿美兰”LOGO系统,制定了《美兰区社区志愿服务中心(站)管理办法》,开办“美兰青年网”,进一步强化青年志愿服务的标识、制度和网络建设。同时,加强开展志愿项目策划和服务菜单编制,深化“点单上菜”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努力探索建设一个项目化实施为主要路径的需求引导型青年志愿服务网络体系和综合运营平台,为建设“四宜三养”美丽美兰贡献青春力量。
(团美兰区委 供稿)